▲深圳中学拟聘教师名单。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最近,深圳著名大学深圳中学发布了一份超级豪华教师名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名单显示,2021年新聘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均为国内外一流大学.
对于这份惊人的教师名单,网民们发布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去了哪里?
原来是去了深圳教书。
与此同时,顶尖大学毕业生在中小学教书是不是大材小用的话题再次引起了争议。
如果只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来看,普通本科生即可胜任中学教师。
事实上,一些以考试著称的超级中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现实:教师不需要高等教育,关键是无条件服从学校的总体安排,认真做好考试流水线操作员。
然而,从应试教育的模式出发,从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加入教师队伍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分数。
基础教育也需要大材大用。
我们不能总觉得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会因为基础而大材大用。
虽然高等教育不一定意味着高质量,也不一定意味着成为一名好教师,但从一般规则来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无疑是一件好事。
许多著名大学的毕业生经常接受严格的学术培训,接触尖端的科技成果,并携带难以复制的资源和平台。
例如,2018年深圳中学引进的清华大学博士刘英是燕宁教授的学生,在学术上也很有造诣。
事实上,如果高水平毕业生以自己的广泛知识开阔视野和模式,让学生真正接触现实,了解技术,感受社会发展中科学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件好事。
正如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所说:最好的人才能培养更好的人,真正的大材料能培养大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高学历人才帮助基础教育不再是新闻。
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顶尖大学的硕士、博士成为中小学教师更是普遍。
如果以衡中为代表的高考工厂有些迫于现实,那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等相对发达的地区,利用这些大材料大胆创新,探索更多样化、更有益的培训方法,建立素质教育和人才培训的信心,而不是回到加工厂模式,这也是正确的方向。
对于清北等名校的毕业生来说,既然他们带着光环来到这里,为中国未来的教育探索目标,为当前的基础教育带来更新鲜、更有活力的因素,在教学中实现人生价值是有意义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差距还比较明显,目前对名校毕业生有吸引力的主要是一些大城市的知名中学。
总的来说,名校毕业生进入这些中学,会带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水平的提高;但横向比较可能会加剧教育不平衡,使平衡模式和名校模式走向两个极端。
如何在教师差距客观存在甚至扩大的趋势下,做好教育公平,吸引优质教师向教育行业倾斜,也值得思考。
饶是如此,没有必要否认名校毕业生加入基础教育的价值。
只要大材有大用,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就值得期待。